關于微景通
【智慧旅游】旅游開發需更多文化自信
發表時間:2018-07-12
金字塔、凱旋門、白宮、金門大橋……越來越多的山寨建筑、山寨景觀、山寨小鎮,以旅游開發的名義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在祖國大地上。在吸引眼球和媒體關注的同時,也伴隨著越來越多的質疑,甚至來自海外的法律訴訟。雖然差評不斷,但是山寨景觀仍然屢禁不絕。
不容否認,這些山寨品對于部分三四線城市、對于那些還沒有邁出國門者可能還有一定的吸引力,經過環境評估和社會壓力測試,并獲得授權,適當地引進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總體上看,這種現象不應當也不可能成為我國旅游開發的主流價值取向。如果說以深圳世界之窗、中華民族園等微縮景觀為代表的第一代主題公園的成功,在于滿足了國民大眾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不得的替代品,在于開發團隊對海內外地理標志和特色景觀元素的再創造,那么今天依然執著于山寨海外的地標建筑和小鎮,則是缺乏文化自信和創造力不足的表現。
我們要看到部分旅行經驗豐富的游客正在從一般意義上的觀光游覽,轉向對高品質生活方式的分享,以自由行和定制游的名義引領旅游發展的未來。我們也要看到還有相當部分的國民還是初次旅游者,觀光產品仍然是他們的剛性需求,對于希望出境旅游而不得者來說,仍然有“替代”和“補償”的心理需求。事實上,這也是前述山寨景觀存在的社會心理和市場基礎。如果公共文化和公共休閑服務體系建設跟不上,就會有“他奶奶的廟”“旋轉觀音”“山寨國外小鎮”等民間自發創造的供給來滿足這些草根性的基礎需求。如果沒有政府引導的文化創造、研發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關注草根需求就會很容易地走向簡單的迎合和輕佻的模仿,甚至走向涉嫌侵權的惡劣抄襲。
以中國之美麗、文化之多彩和生活之幸福,每個地域、每個社區、每個季節都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可供挖掘、整理和開發。比如浙東的“唐詩之路”、蘇杭的民宿雅集、寧夏固原的博物館之旅、甘南的“全域旅游無垃圾”等,都是基于本土資源培育當代“主客共享”生活空間的成功樣本。對于廣大農村和初級城鎮化的地區而言,首先要補上公共文化和社區休閑的短板,因地制宜地把群眾藝術館、鄉村圖書館、流動戲劇場、老年人和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起來。不用求洋氣,也不用求高大上,但求社區居民和廣大游客用得上、留得住。大多數人民的現實需求,本土的文化和有品質的創新不想方設法去滿足,舶來的文化和模仿抄襲就會去滿足。當然,在強調本土資源和文化自信的同時,發展旅游也需要有開放的思維。在獲得授權的情況下,我們既可以引進迪士尼、環球影城這樣的大IP,也可以適當復制其他類型的人文景觀和休閑資源。
世界旅游發展規律和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旅游業發展經驗都已經證明:靠模仿與抄襲來開發旅游資源不可能讓游客有真正的品質獲得感,更不可能實現旅游強國的戰略目標。只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秉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創造,才會真正做到“見物見人見未來”。
不容否認,這些山寨品對于部分三四線城市、對于那些還沒有邁出國門者可能還有一定的吸引力,經過環境評估和社會壓力測試,并獲得授權,適當地引進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總體上看,這種現象不應當也不可能成為我國旅游開發的主流價值取向。如果說以深圳世界之窗、中華民族園等微縮景觀為代表的第一代主題公園的成功,在于滿足了國民大眾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不得的替代品,在于開發團隊對海內外地理標志和特色景觀元素的再創造,那么今天依然執著于山寨海外的地標建筑和小鎮,則是缺乏文化自信和創造力不足的表現。
我們要看到部分旅行經驗豐富的游客正在從一般意義上的觀光游覽,轉向對高品質生活方式的分享,以自由行和定制游的名義引領旅游發展的未來。我們也要看到還有相當部分的國民還是初次旅游者,觀光產品仍然是他們的剛性需求,對于希望出境旅游而不得者來說,仍然有“替代”和“補償”的心理需求。事實上,這也是前述山寨景觀存在的社會心理和市場基礎。如果公共文化和公共休閑服務體系建設跟不上,就會有“他奶奶的廟”“旋轉觀音”“山寨國外小鎮”等民間自發創造的供給來滿足這些草根性的基礎需求。如果沒有政府引導的文化創造、研發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關注草根需求就會很容易地走向簡單的迎合和輕佻的模仿,甚至走向涉嫌侵權的惡劣抄襲。
以中國之美麗、文化之多彩和生活之幸福,每個地域、每個社區、每個季節都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可供挖掘、整理和開發。比如浙東的“唐詩之路”、蘇杭的民宿雅集、寧夏固原的博物館之旅、甘南的“全域旅游無垃圾”等,都是基于本土資源培育當代“主客共享”生活空間的成功樣本。對于廣大農村和初級城鎮化的地區而言,首先要補上公共文化和社區休閑的短板,因地制宜地把群眾藝術館、鄉村圖書館、流動戲劇場、老年人和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起來。不用求洋氣,也不用求高大上,但求社區居民和廣大游客用得上、留得住。大多數人民的現實需求,本土的文化和有品質的創新不想方設法去滿足,舶來的文化和模仿抄襲就會去滿足。當然,在強調本土資源和文化自信的同時,發展旅游也需要有開放的思維。在獲得授權的情況下,我們既可以引進迪士尼、環球影城這樣的大IP,也可以適當復制其他類型的人文景觀和休閑資源。
世界旅游發展規律和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旅游業發展經驗都已經證明:靠模仿與抄襲來開發旅游資源不可能讓游客有真正的品質獲得感,更不可能實現旅游強國的戰略目標。只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秉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創造,才會真正做到“見物見人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