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微景通
智慧旅游市場投資淺析
發表時間:2018-06-08

盡管智慧旅游的概念行走的如火如荼,但眾多景區在推進智慧旅游的過程中存在諸多誤解和建設誤區。很多景區僅僅上一個監控項目,也大張旗鼓的將此定義為智慧旅游建設招標;有些景區僅僅上個電子票務系統,也定義為智慧旅游建設招標,誤將智能化做成智慧化、誤將信息化做成智慧化,真正的智慧化景區的認識也是百花齊放,理解各有不同。
我們先從幾個不同的層面來理解智慧旅游。
第一,服務游客的智慧化。
基于智慧旅游的出游場景應該是這樣的:出發前,游客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這個景區或目的地的旅游攻略、個性化的游記和特色文化項目,隨時隨地都有途徑體驗到達后的場景和即時預訂;除了可以游前預訂停車位、門票、酒店,還能提前了解景區的負離子指數、在園人數及實時動態;
到了景區門口,能自動引導到預約的車位,進入景區能刷身份證或手機入園,不需要換票;入園后可以打開手機隨時聽導游解說詞,可以隨時租賃景區自行車和游樂設施,可以隨時隨地找到自己想游玩的地方,看見合適的景區文創產品也可掃描下單,預訂的產品游客服務中心統一快遞到游客指定地方;
結束游玩后可以移動端支付停車費,車輛自動進出停車場,所有關于這次的旅游體驗可以一鍵生成游記進行分享等。
第二,景區管理的智慧化。
景區可以隨時隨地預測和查出門票預訂、游客入園情況、停車場飽和程度、景區舒適度、現場運營情況、大團隊接待和重點活動情況,及時進行相應的預案處理。
第三,行業監管的智慧化。
各級旅游局可以隨時了解、發布區域景區的運行情況,旅行社、導游、車輛、涉旅企業及景區的認證和投訴、評價情況,及時進行決策分析和目的地營銷。
對于智慧旅游的投資重點,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一是基于旅游局的智慧旅游建設重點,這其中還有其他可以建設的系統,這里僅推薦各級旅游局重要的三個建設項目:
1、省級旅游局:大數據共享和分析、行業監管、統一辦公平臺;
2、市級旅游局:行業監管、目的地營銷、應急指揮平臺;
3、縣區旅游局:行業認證、目的地營銷、全域旅游電商平臺。
二是基于景區的智慧旅游建設重點,這里面也有其他基礎信息化項目以及為智慧旅游管理和服務營銷的項目,具體根據每家景區的基礎條件決定:
1、5A級景區:全球營銷系統、應急指揮中心、一體化管控平臺;
2、4A級景區:全媒體營銷系統、旅游電商網站、導游導覽系統;
3、一般景區:電子票務系統、旅游電商網站、微信營銷系統。
哪些景區適合做智慧旅游?
除了旅游局和大景區在投資建設智慧旅游,目前很多農家樂或街道、鄉鎮都在提智慧旅游,一方面來說這是好事情,說明大家對這個很重視,另一方面來看也是壞事情,會讓智慧旅游建設偏離智慧本身而成為負擔。
很多縣區或單個景點為了發展智慧旅游居然還專門開發APP和大數據平臺,不僅投資巨大,經濟回報率也不高,價值不大,給本身競爭就很激烈的景區運營增加負擔。哪些情況下適合投資建設智慧旅游呢?
第一,如果希望旅游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或主要收入來源,縣域可以大力投資建設智慧旅游,通過智慧旅游來提升游客的體驗,加強目的地的精準營銷,增加旅游收入并帶動當地居民脫貧致富。
第二,景區創建4A、5A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時,其他創建分值不夠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智慧旅游的的建設來保分或增加分值,為創A服務。
第三,當地旅游或景區發展遇到瓶頸,短期無其他有效解決路徑時,可以通過智慧旅游的建設,另辟蹊徑,或許互聯網端和移動端能帶來別樣紅。
如果沒有上述主要原因,不建議跟風或為了建而建,可以適當的投資建設智慧旅游中的部分模塊,且投資額也不應太大,以不超過500萬為宜。當前業內做智慧旅游的企業大致有三大類:
第一類,系統集成企業。以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幾大運營商為例,他們在做的智慧旅游項目基本都屬于系統集成性質,拿來主義為主,就看各自的支撐企業能力如何,往往都是因為資質比較強或管網等基礎信息化建設的需要而承接了智慧旅游項目。
第二類,資源整合企業。因為在規劃、資金、資源方面的獨特優勢而進入智慧旅游行業,做智慧旅游并不是他們的主業,屬于副業服務主業。
第三類,方案提供企業。屬于智慧旅游建設方案提供企業,與運營商和資源整合類企業都是合作企業,很多時候都在幕后提供技術支撐。也會直接為各地旅游局和景區提供服務,小景區大多直接與這類公司合作。
三類企業的打法各有不同,既相互競爭又有合作關系。一般把智能化、信息化、智慧化放到一起的項目,基本都是運營商中標;帶有PPP性質、融資、資源置換等項目多是資源整合類企業中標;比較直接的智慧化項目、定制方案、軟件需求特殊的則以方案提供類企業中標居多。
綜合來說,目前我國各地能完整承接智慧旅游的建設企業不多,或者說能做智慧旅游的企業發展還跟不上市場需求發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