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微景通
當少數民族文化景區 搭上互聯網+的快車
發表時間:2016-01-27
仡(gē)佬(lǎo)族,一個常被人口誤的少數民族,一個由商周、西漢走來的神秘民族,一個曾經橫跨歷史的強大民族。這樣一個極具特色的傳統民族風情景區,在互聯網+的時代里,會和微信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4月2日,貴州文旅楊董事長在微景通交流的過程里,對民族文化旅游的移動互聯網化、景區微信智能化表示出了極大的認可與興趣。
不同于游樂場、主題公園,或是專業博物館,傳統的民族風情、文化旅游景區被互聯網改變的并不多。移動互聯網大規模定制與個性化體驗的思維,景區智能化改造與營銷,對于很多景區依舊遙遠,民族文化景點更是如此。
例如此次前來交流的貴州仡佬石頭城,在仡佬族的文化中這里是“和合”文化之城,同時也是古老“巫文化之都”,是仡佬族先民為古老的都城。景區內包含仡佬文化博物館、仡佬文化博覽園、陳列館等多處自然人文景觀,還有多場民族風情文化表演。目前年游覽人流量也有近50萬人次,但景區的營銷宣傳依然以傳統廣告、文化節、推薦會為主。宣傳力度小、傳播范圍窄、對于民族文化的發掘也很淺。
在此次的交流會上,微景通結合民族文化景區的特點系統的梳理出了一條適合的智慧化景區模式。從智能體驗、景區O2O、營銷體系三個方面給仡佬石頭城進行量身打造。對于仡佬族悠久的民族歷史,神秘的黔東南自然景觀,通過微信語音畫冊、地圖導覽等技術手段就可解決傳統導游人數不足等問題,讓“景區美不美,全靠導游一張嘴”的情況得到極大改善。微信平臺的廣泛性、用戶量和易用性,更增加了景區營銷活動的宣傳與到達。微信虛窗和紅包行銷在節約景區投入、節省游客時間之余,更可盤活游客在景區的二次消費。像露天演出、篝火晚會此類比較難控制,難管理的游客參與類項目,會得到更多的參與和宣傳。加上適當的活動營銷,民族文化景區的游客互動性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將每個游客變為景區的宣傳員,將每個游客的朋友圈變成景區的廣告牌。”這就是微信智慧景區的核心宣傳策略所在。移動互聯網的技術結合民族文化景區特有的歷史與內涵,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呢?敬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