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微景通
智慧旅游 | 為什么沉浸式娛樂體驗越來越火?
發表時間:2018-07-09
近一部大火的電影《頭號玩家》生動地描述了未來的體驗方式,三維空間重建可以讓人們沉浸在各種真實環境的虛擬現實里,就像是寫實版的《頭號玩家》。這也描繪出人們對于未來娛樂空間的期待,也許劇中的虛擬世界離我們還很遠,但沉浸式的空間和全景化體驗,離我們并不遠。
沉浸式體驗已經在娛樂、教育、商業等行業嶄露頭角。日本TeamLab制作的《花舞森林與未來游樂園》中國巡演大排長龍,英國的《Sleep No More》(不眠之夜),登錄上海以來一票難求。孟京輝《死水邊的美人魚》作為中國第一部原創沉浸式戲劇,引爆關注度。這些案例本編也不止一次的跟大家介紹過。然而沉浸式娛樂之所以越來越火,是因為它能夠為我們的體驗帶來更多的可能,一起來看一下本文的分析吧~

電影《頭號玩家》劇照

Teamlab《花舞森林與未來游樂園》
1.場景+業態,構筑沉浸式產品的多種可能
沉浸式體驗產品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極致的場景營造,可以通過實景打造,也可通過全息投影、AR、VR等科技手段實現。在極致場景營造的前提下,疊加游戲、戲劇、游樂設施、餐飲等業態,從而形成不同的沉浸式產品。因此,沉浸式產品可以和現有的多種業態進行良好的嫁接。
目前比較成功的沉浸式產品打造有The Void,全球第一座以虛擬現實游戲體驗為主題的樂園。The Void于2016年夏季在猶他州普萊森特格羅夫開業,通過與迪士尼合作,引入游戲、電影IP“捉鬼敢死隊”和《星球大戰》,再配上自身研發的沖擊體感設備,讓體驗者在現實世界中感受真實的游戲世界。
另一個成功的沉浸式體驗產品是沉浸式戲劇”Sleep No More”,沉浸式劇場使用整棟建筑作為演出空間。觀眾可以在劇場內自由行動,不同的故事線也將同時發生。在Sleep No More 中,觀眾佩戴面具以幽靈的身份參與演出,觀眾可以自由選擇想要跟隨的那一支劇情,進入劇中的一個房間,亦或是吧臺休息甚至喝杯小酒,都能隨心所愿。
相對于以上兩個案例需要較高的技術要求,沉浸式餐飲則是非常平民化的實現形式。通過3D全息投影、3D視頻,動態桌面,構筑360度的沉浸式空間。利用背景音樂烘托氣氛,形成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的五感盛宴。
可以看出,沉浸式體驗產品的核心在于通過場景營造顛覆觀眾的體驗。無論是否使用高科技手段,只要能夠讓觀眾完全投入到所展示的場景中,都可稱之為沉浸式體驗產品。

The Void游戲體驗中的虛擬現實展現

Sleep No More劇照,佩戴白色面具的是觀眾

沉浸式餐飲
2.沉浸式體驗是消費升級的必然趨勢
沉浸式體驗產品,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真實或虛擬的場景營造,從而使人完全置身于某種場景體驗之中的產品。這種產品的實現依靠的是極致的場景營造、成熟的虛擬現實技術、以及故事或游戲IP。此三者,必有其一才能創造出沉浸式體驗產品。
目前沉浸式體驗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文旅產業及娛樂項目。可以說,沉浸式體驗與傳統旅游產業的相互加持,是人們消費升級的必然趨勢。傳統旅游以游玩為主要目的,而隨著消費觀念發展、消費結構升級,人們的消費行為和動機由單純的游玩轉向多元、復合的體驗活動,于是,沉浸式體驗則更符合現代人群的實際需求。
除了文旅產業,很多商業綜合體也開始引入沉浸式體驗業態,將綜合體本身塑造成為沉浸式空間,或者通過沉浸式體驗產品的注入,將商業綜合體打造為一個平臺,“拉”動更多價值觀和興趣愛好相仿的消費者,將他們聚集在一起,更強調體驗性。因此,未來商業空間的目標受眾會更準確、業態更多元,將多元化及創新體驗詮釋于時尚、餐飲、娛樂、休閑、運動、親子等方面,打造沉浸式、全場景、微度假的家庭休閑消費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