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微景通
未來景區靠什么吸引人?
發表時間:2018-10-15
隨著旅游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提升,中國的景區也倒逼進入了一個迭代升級期。過去簡單粗暴的圈起來一個湖、幾條船,包下一座山、弄條索道就收門票,買一堆游樂設備就開個主題公園來賣房,給旅行社人頭費就不愁客源的時代已經走向末路。
下一個十年,中國的旅游業必將從粗放型進入一個精細化的時代,而在這個時代里,游客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市場將進一步細化,競爭格局也將被打破。未來已來,未來的景區靠什么吸引客人、“轉危為安”抑或是“轉型騰飛”呢?
消費的升級,促進場景的更迭
01.“場景”才能匯集人
旅行的本質是一種脫離日常的行為
,而景區的存在也是給人們營造了一個“非日常”的場景。隨著游客需求不斷升級,旅行不再是過去純粹意義上的“觀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其視為一種生活方式,人們對景區中場景消費的需求也就愈加明顯。在消費端,消費者愿意“所見即所得”;而在供給端,旅游產品要保證“想得即可得”。
烏鎮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觀光小鎮——度假小鎮——文化小鎮;靈山旅游業經歷了三代產品,靈山大佛是觀光游,梵宮+演出是第二代,而橫空出世的“心靈度假目的地”拈花灣是休閑度假產品。
華僑城則是經歷四個階段,第一代是觀光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和世界之窗,第二代是體驗式主題公園產品歡樂谷;第三代是以深圳東部華僑城為代表生態旅游度假區;而第四代產品是以歡樂海岸為代表的大型綜合體。
這些旅游產品的階段變化對應了旅游時代的變遷以及消費升級,不斷滿足人們生活方式的新場景將是景區未來的一個吸引點。
無法成為唯一,那就保證優質
02.“內容”才能打動人
各行各業開始逐漸進入“內容為王”的時代,旅游業自然也不例外。這也就需要景區轉變思維方式,將資源轉化成內容,再由內容轉化成價值。
當然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各個景區在豐富其內容中所作出過的努力:山岳景區中的玻璃棧橋、大型秋千、山間滑梯;歷史街區的酒吧一條街、咖啡館、創意書店等等。但是這些模式立刻就被大多景區所覆蓋,在產品稀缺的時代,粗獷復制的發展方式或許有效,而在未來,同質化嚴重的“內容”對游客的吸引力將會令人堪憂。此時,特色鮮明的內容植入,形成旅游IP會是景區核心吸引力的關鍵。
袁家村作為一個只有幾百人的村子,如今年游客量500萬,一年收入12億,締造了鄉村旅游的神話。回首2007年的袁家村,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關中自然村,沒有什么旅游資源。能有現在的成就,大的立足點就是因地制宜,專注于本來的樣子,專注于自身能做的,于是用小吃街帶活了整個村子以及周邊。在獲得成功之后,全國各地鄉村紛紛效仿、復制,但是均告失敗。不過在這個之后,袁家村開始學起了麗江的模樣,做了古鎮的業態,這樣就忽略了其真正應該經營的內容,而過度去迎合了市場的需求。然而令人值得欣慰的是小吃街依舊是袁家村為人氣的街道。
關于內容的植入日本的一些景區更為直截了當,利用在當地取景的動漫吸引大量的粉絲前來觀光的同時,也為景區提高了知名度,增加了景區魅力。埼玉縣鷲宮町鷲宮神社僅因為一部在這里取景的人氣動漫《幸運星》,每年僅元旦期間參觀人數就由過去的9萬人提升至了45萬人左右。而其實早在2005年,日本政府就將插入當地風景以及文化的作品作為了一種旅游振興的方式。
景區的內容所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景區在做好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的基礎上,活用旅游新六要素“商、養、學、閑、情、奇”做好創新業態的開發與運營,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加以植入或者提升。如果實在因為資源限制無法做到“唯一”,那就力求做到優質。
人文關懷與細節注重更容易抓住人心
03.“體驗”才能留住人
游客體驗度是景區強化吸引力、增加消費率、提高復游率重要的方面。這里通過一些和日本景區的對比來說一下體驗上面可提升的空間。
通過列表可以看到國內某些景區在設計上還有待提升,兩者之間的體驗設計內容有明顯的差異,其中標紅部分更是國內某些景區所沒有的。相對來說日本景區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設計體驗。
在全域景區的指引上面,不同的季節用相近的顏色標記了這一區域哪里有可以看到好看的櫻花和楓葉。
在景區的儀式感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長崎的軍艦島每天有會有兩艘輪渡登島參觀,每次限定50人,而每位登島的乘客會收到一個“一本正經”的登陸證明書。
日本的寺廟繁多,有些寺廟在儀式感上提供更好的體驗,如苔寺的儀式感體驗就很有意思,游客想游覽需要提前預約,在固定時間進入,由專職僧人引領進場再冥想聽佛然后軟筆抄寫一份經書,這一切都完成后才能繼續參觀寺廟,涉入其中每一步都有獨特的儀式文化,讓你在完成后肅然起敬。
購物體驗上面,店員微笑與90度鞠躬是必備技能。購物完畢后店員精美的包裝不用說,在雨天會給你的包裝加一層塑料袋,以防包裝被浸濕。
其服務以及人文關懷細致入微,細節上的拿捏更為深入人心。其實相對于景區的巨大的投入,這些軟環境的營造可以說是十分低投入了,但是這些反而更容易抓住游客的心!
全域旅游語境下的品牌效應
04.“口碑”才能影響人
當下中國旅游已經進入全域旅游的時代,景區自身口碑樹立固然重要,除此之外還需要結合旅游目的地的口碑,形成一種相對廣域的聯動品牌效應。
除了看景區,這個旅游目的地其他印象也將會成為影響景區的關鍵要素,比如這個城市(目的地)的美食很特別,交通咨詢是否便捷,住宿選擇是否多樣,當地人是否熱情好客等等。洪崖洞與千廝門大橋的夜景再美,相信離開了重慶的城市本身作為依托,也不會造成那么大的網紅效應。
目光轉向國外,很多旅游目的地通過全域旅游的發展打造了自己的目的地品牌。紐約、巴塞羅那、阿姆斯特丹,還有并非城市名稱的托斯卡納和巴伐利亞等等,他們在人們心中已經成為了一種標識。在此基礎上他們仍在不斷深化自己的品牌,全域景區化使其吸引力更加深入人心,其中的各個景區自然也會受益。
同樣一個景區的口碑也可以影響并拉動整片區域,如九寨溝和莫高窟。這也就要求了景區自身需要做精做美,同時也要跳出景區的圍欄,要樹立好區域內的公共品牌,實現區域發展與景區自我實現相統一,這樣才有助于景區保持持續的吸引力。
技術讓景區多了一種未來
05.“技術”才能方便人
“智慧景區”早已經不是什么新詞,智慧票務、智慧導覽等技術已經讓游客真切地感受到了便利,同時也給景區的未來增添了很多可能。
據悉,飛豬未來景區戰略的首個樣板景區已經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正式亮相,游客線上或線下掃碼購票之后刷臉入園,幫助景區減少人力投入,提升管理效能。游園時,智能化小程序智慧導覽可幫助游客導航、導游、導覽、導購。對于景區來說,在導覽平臺上,景區可以設計不同的主題玩法,引導游客的游玩動線,設置“打卡活動”,發放景區內商業權益,制造更多“二消”機會,激活景區內“吃住行游購娛”的交叉業態。智慧導覽是景區針對在“場”內游客進行自主運營的集合型平臺。另外,景區大腦,則能基于阿里大數據賦能,助力景區建立數據中臺,幫助景區實現智能管理和數字化運營。
根了解,未來景區計劃3年內落地1000家景區。如此大環境下,如何更好更合理的運用技術,也將會成為景區未來魅力提升的重要突破點。
靠“創意”來吸引人
06.總結
中國景區已經開始相繼進入后門票時代,對于大多數景區一時也無法擺脫“門票依賴癥”,這個時候曾讓整個旅游業沸騰的“故宮模式”無疑是帶給所有景區“柳暗花明”的希望。這種模式無論是利用自身豐富資源的IP開發還是文化的傳播和品牌的推廣,其中的核心都與“創意”密不可分。
在前文中我們也看到了未來景區吸引人們的一些方面,從中也不難看出創意在其中的支撐作用。以創意帶動“場景的營造”、“內容的植入”、“體驗的提升”、“口碑的樹立”以及“技術的革新”勢在必行。在中國旅游的下一個十年,在景區的發展中,創意就是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